说法二认为《易经》成书于西周初年。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认为,卦爻辞中的故事如“丧牛于易”“丧羊于易”“高宗讨鬼方”和“帝乙归妹”“箕子之明夷”等,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,周成王以后的故事,没有引用,因此,《易经》成书不可能晚于周成王时代。
说法三认为《易经》成书于殷周之际。学者金静芳认为,“卦出于筮”,卦象所代表的含义是通过古代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,经过筛选整理而成的,之后写成《易经》。还有学者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《易经》的成书时代,也认为是《易经》成书于殷周之际。
《连山》,夏之《易》,以艮卦为首。
《归藏》,商之《易》,以坤卦为首。
《周易》,周之《易》,以乾卦为首。
说法四认为《易经》成书于三古。这个说法又带上了几分传统的神话色彩——在远古时代,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,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,圣人伏羲由此而画出了先天八卦。殷商末年,周文王囚禁在羑里,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,也就是文王八卦,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,并作卦辞和爻辞。后来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又作了《易传》,这是一部具体解说《易经》的论文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