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谋道不谋食”,也被其他学派所歧解,并以此指责儒家一心读书只为做官,瞧不起劳苦大众。孔子被冤枉得莫名其妙啊。
(三十三)
原 文
子曰:“知及之①,仁不能守之,虽得之,必失之;知及之,仁能守之,不庄以涖之②,则民不敬。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涖之,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”
注 释
①知及之:知,同“智”。之,一说是指百姓,一说是指国家。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。②涖:临,到。
译 文
孔子说:“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,但仁德不能保持它,即使得到,也一定会丧失。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,仁德可以保持它,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,那么百姓就会不敬;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,仁德可以保持它,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,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,那也是不完善的。”
读解心得
这一章中讲的得到的、保持的、失去的是指什么,孔子虽然没有明示,但根据这一章的内容可以推测当是“政”。智、仁、庄、礼,是四个层次的修养,也是德政的要求,四个层次都做到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,缺一不可。《左氏春秋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故君子在位可畏,施舍可爱,进退可度,周旋可则,容止可观,做事可法,德行可象,声气可乐,动作有文,语有章,以临其下,谓之有威仪也。”讲的就是临民以庄的道理。其实,不只是从政如此,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应是这个道理。